徐永光:该反思的何止是儿慈会

2012年12月22日09:11  京华时报

 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永光

  儿慈会不妨把此次危机当作机会,引起大家的反思和理性判断,倡导健康公益文化,推动公益慈善体制的改革进步,岂不善哉!

  中华儿慈会成立三年来,秉承民间公益的发展理念,工作可圈可点。但“一个小数点”的乌龙,闹出了“洗钱48亿”犯罪嫌疑的大新闻;接下来又出现了公开“晾晒”银行对账单的承诺不算数、改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退缩。这令许多人、包括原先为他们打保票的人也顿生疑窦——谁知道这变卦的背后有没有猫腻?

  所幸,12月20日,主动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《专项审计报告》表明:儿慈会账目错误“属于会计报表编制差错”;律师事务所出具的《专项法律意见》排除了儿慈会存在“洗钱”行为;银行出具的《资信证明》也证实了儿慈会的清白。

  做公益这一行,公众能心甘情愿把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你,靠的就是对你无保留的信任,你必须时刻保持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的自省。尤其在公益法律制度不健全、公益文化环境不佳的当下中国,干这一行就是“在天堂和地狱间走钢丝”。

  不可否认,儿慈会在危机处理上不专业,他们需要认真反思,更需要健全内部治理制度,全面提高专业化水平,逐步消弭事件给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。当然,任何一家公益机构犯错误都是难免的,社会应允许一个成长中的机构有纠错的机会,只要它没有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。

  面对公众众多质疑,需要为儿慈会鸣不平的是,该会在投资理财方面,遵循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。他们在保证公益支出的前提下,努力让待拨捐款保值增值。这是负责任的表现,应该得到鼓励。

  去年,有金融机构专门为基金会量身定制了一款理财产品,尽管年化收益率达到7.2%,且由公司担保风险,还是遭基金会冷遇而“流产”。基金会管理者的“理性”是:捐款存银行安全,资产缩水没人管你;做投资就算零风险,也会引来无端猜疑、指责。何必自讨苦吃?

  非理性社会压力,导致千亿慈善资产缩水!功焉?罪焉?“祸兮福所伏”,儿慈会不妨把此次危机当作机会,把一个活生生的机构完全袒露给社会,让更多的人来剖析,来批评指点,来做横向比对。如能借此全方位提升自己,进而引起大家的反思和理性判断,倡导健康公益文化,推动公益慈善体制的改革进步,岂不善哉!

 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央军委:接待禁喝酒严控用警车
  • 体育CBA-易建联18+12广东胜 陈涛加盟阿尔滨
  • 娱乐《泰囧》电梯美女是真人妖:泰国十大妖后
  • 财经百胜集团鸡肉样品疑似检出抗病毒药
  • 科技摩托罗拉资产频遭谷歌甩卖:或将自然死亡
  • 博客马未都:末日传说成笑话 冬至饺子宴(图)
  • 读书黑色幽默:解密人类历史上的末世预言
  • 教育国外高校中国学生扎堆 留学收获有多少
  • 育儿十年前男幼师半数改行:待遇低择偶难